张作霖有八个儿子,为何偏偏不喜欢原配妻子所生的张学铭?背后的原因令人难以接受。
张作霖有好几个妻子,生了很多儿子,但他的原配夫人只生了两个儿子。
一个是张作霖最宠爱的张学良,另一个则是他最不喜欢的张学铭。
张作霖对待自己的亲兄弟,态度却截然不同,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
他对张学良非常关心,帮助他接过了帅位,但是对于张学铭却置之不理,甚至亲手把他送到了日本人那里。
如果有机会,张学铭自己都想问父亲,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在家中,有些孩子常常觉得自己不受重视,总觉得父母对别的孩子更加偏爱,而自己总是被忽略。这种情况可能让人感到委屈和困惑,甚至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和人际关系。不过,换个角度看,或许这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父母的爱或许表现方式不同,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我们。关键是,我们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同时也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方向,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这份爱得到更多的回应和体现。
张学铭被父亲不喜欢已经很久了,这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1908年,张作霖在东北的事业已经稳定了不少。他不再需要四处奔波,有了更多时间在家里休息。趁原配赵春桂怀孕的时候,他接连娶了好几房姨太太。
后来,赵春桂迎来了第二个儿子,名叫张学铭。
不知道为什么,张作霖一看到这个小儿子就感到不悦,也因此对赵春桂不太上心,反而整天跟姨太太们亲密相处。
赵春桂的娘家很有钱,而张作霖原本是个穷小子,全靠老丈人家的帮助才有了后来的发展。
张作霖当官发财后,陆续娶了不少小老婆,赵春桂虽然心里憋着气,但也没说什么,一直忍着。
眼下哪能忍受被忽视的不快,一怒之下便带着刚出生的小儿子回了老家。张作霖也不在意。
大哥张学良一直跟在父亲身边接受亲自教导。而张学铭则跟着母亲住在乡下,几乎没见过父亲。
后来,母亲好不容易把他带了回去,但父亲常常不理他,只要有点小问题,还会打他。
张学铭小时候,赵春桂带他回到了奉天府。不过,张作霖对赵春桂倒是很热情,但看到张学铭时,他眉头却皱得紧紧的。
小家伙夜里胆子小,当天晚上哭得特别厉害。张作霖竟然非要跟一个还长不齐牙的小孩子较劲,狠狠地责骂了一顿。
张学铭并不是张作霖的第一个孩子,他对照顾小孩还是有些经验的。张学良小时候哭闹的时候,他可没这么手忙脚乱过。
张作霖对张学良也会严厉责骂,但这都是出于望子成龙的用心良苦。
张作霖对张学铭采取了放任不管的态度,只要他不做出卖国家的事情,不在自己面前招摇,连批评都懒得批评。
这也让张学铭从小就没有太大的抱负,只喜欢研究怎么做出好吃的东西。
张作霖毕竟是“东北王”,他的手下都看不起他不宠的儿子,觉得比不上“太子”,因为“太子”也是个正儿八经的“王爷”,经常帮助张学铭搜罗各种美食。
张学铭吃多了好吃的东西,不到十岁的嘴巴就变得非常娇嫩,他因此还挨了张作霖的揍。
由于一些情况的变化,张作霖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了,随之而来的是家里生活也变得不如从前丰裕。
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主食换成了粗粮。吃饭时,张作霖还关心地问家人是否习惯。
张学铭还没等别人说话,就撅着嘴把碗一放,开始嘀咕:“天天都是粗粮。”
张作霖瞥了儿子一眼,漫不经心地问道:“怎么了?你吃不惯?”
了解张作霖的人都明白他这是要发火了,桌上的人都小心翼翼地咀嚼着饭菜,不敢发出声响,生怕惹恼了张作霖。
张学铭因为与父亲接触不多,完全没有注意到,直接说道:“以前吃的好都是细粮,现在天天只能吃粗粮了。”
张作霖听了不但没有安抚,反而直接把他叫到了跟前,捏着他脸“啪啪”就给了两巴掌。
张作霖没说两句就走了,留下大家在饭桌上愣神儿。
张学铭挨了两巴掌后,父亲却没有安慰他,这让张学铭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父亲的冷淡。
自从那件事之后,他开始变得规规矩矩。他觉得,只要少往父亲身边凑,就不会惹父亲生气或不高兴。
他真没想到,爸爸一直都在留意他,特别是在要给日本人提供人质的时候,爸爸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一个和尚变成了儿子。
在上个世纪末期,为了对抗袁世凯,张作霖不得不暂时与日本人联手。
当时,双方各有目的,互不信任。日本人怕张作霖背叛,就想让他送个儿子去日本当“人质”,说是要去日本学习,其实是为了控制他。
张作霖心里清楚,答应得非常痛快。送一个儿子而已,选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不就行了。回到家后,张作霖就把刚刚成年的张学铭送给了日本人。
张作霖和日本人关系并不稳定,从日本人那里得到利益后,他毫不关心张学铭的情况,撕毁了和日本人的协议。
老虎都不会吃自己的孩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张作霖对张学铭下狠手,竟然只是因为他做了一个梦。
张作霖当上大帅后,白天几乎不睡觉,也很少做梦,但就在他二儿子张学铭出生的那天,他竟然打了个盹,还做了一个噩梦。
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早年他曾经杀过的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在梦里表情狰狞,追着他跑,并且说一定要找他报仇偿命。
不管张作霖怎样拿枪对着他,小和尚都毫无反应,反而一步步靠近,最终猛地扑了上去。
张作霖猛地醒来,浑身都是冷汗。还没回过神,就听到一声响亮的婴儿哭声,张学铭来到了这个世界。
从默默无闻的小兵一步步成长为大元帅,张作霖在一次次死里逃生后,变得非常迷信。就连娶姨太太,他也要找个“旺夫”的。
张学铭的出生和他之前的奇梦联系在一起,他甚至怀疑张学铭是那个找他报仇的小和尚转世的。
他一直担心张学铭哪天会对他不利。这样一来,张作霖的偏心眼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学铭倒霉了,遇到了一个因为迷信而心眼小的爹。
张作霖一直害怕“小和尚”会害死他,所以干脆把儿子送到日本,让日本人安心。
谁也没想到,他自己竟然在日本人的埋伏中失去了生命。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铭终于不再需要当人质了。第二年,他回到国内,跟着大哥张学良一起,加入了东北军,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
职业道路
那时候,张学良和蒋介石关系挺好的,他的弟弟张学铭也跟着哥哥帮蒋介石做了不少事。
后来,在蒋介石的扶持下,张学铭成为了重要的官员。
这件事让哥哥张学良很不高兴。他和蒋介石只是敷衍一下,但弟弟却真的相信了。
张学良对张学铭说:“在蒋介石那里做事,当这个警察局局长不要太较真了。”
张学铭却没把哥哥的话放在心上。
而且在他当上领导后,正好遇到一件大事,那就是“天津事变”。
1931年11月,天津的街道上突然多了不少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
这些人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日本人,包括一些流氓、土匪和兵痞,大多数都是穷凶极恶、唯利是图、没有底线的人。
他们打扮成普通市民,在人群中穿梭,走在大街小巷,等待着时机制造混乱,好让暂时住在天津的溥仪能够借机逃到日本人控制的地方。
这次日军的秘密计划,被张学铭无意中发现了。他迅速做好了周全的准备,打算给日本人设下一个“圈套”,让他们吃一个大亏。
在一个夜晚,随着日军的炮击信号,这些伪装成普通人的坏人一拥而上,协助日军制造混乱。
张学铭早有准备,带着一大群天津保卫队的警卫员与那些歹徒交上了手。凭借张学铭的强硬手段,这次动乱被控制住了,没有扩大。
原本这是一场胜利的战斗。但南京政府在日军的威胁下,将保卫队撤到了河北地区。
在这场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几位军官,比如张学铭,都被南京政府调离了岗位。无奈之下,张学铭只能出国考察。
这时,张学铭才明白哥哥的用心良苦,认识到自己没有看清形势。
几年后,张学铭回国不久就遇到了汪精卫。
汪精卫想让张学良和自己站在同一边,于是把目光转向了张学铭,希望通过拉拢张学铭来控制张学良。
因为形势不好,张学铭只好上了汪精卫的“贼船”,在南京做了一个高职位的闲差。
有了之前在天津的经历,他在南京的日子过得比较混,没有做出什么对不起大家的事情。
也是因为这样,新中国成立后,张学铭才有机会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重用。
那一年,他拒绝了蒋介石兵败后一起去台湾的邀请,留在大陆迎接大陆的全面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天津市建设局的副局长。1983年,他在北京安详离世,享年75岁。
他没有体验过父爱,甚至差点儿被自己的父亲“出卖”,但他最终还是安享晚年,也算是有了好结果。
总结部分
在张作霖的八个儿子里,张学铭算是活得比较久的。
张学铭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刚出生时,就被父亲嫌弃,成长过程中遭受不公平的待遇。直到父亲去世,他也没能从父亲那里得到被厌恶的原因。
但是,即使被迫到日本做人质,后来又因为哥哥张学良受汪精卫的挟持,但他没有因此走错路。相反,他始终记得父亲的话,宁愿身不由己也不做卖国贼。
令人高兴的是,在他人生的后半段,他有机会参与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可以说人生没有遗憾了。
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