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唯有元朝和清朝这两次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统治的大典。然而,颇为有趣的是,元朝不仅创造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土面积,同时其战绩也非常辉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但尽管如此,元朝的寿命却并不长久,连张三丰这样的人物都未能生而见之。至于清朝,其初期为了拉拢曾经的明朝武将藩王,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权利,然而到了康熙年间,宣扬削藩以稳定皇权,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细究其本质,实际上与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颇为相似,充分显示了权力角逐中的复杂与无情。
尽管如此,清朝在政治体制上却有了显著的改革,这无疑是从唐朝和明朝的教训中吸取而来的。唐朝时期,由于藩镇的设立过多,权力高度下放,虽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却也埋下了后来的隐患,藩镇拥兵自重成为了后来的常态。对此,清朝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置,创立了军机处,所有的事务都必须经过这里的审核,军机大臣们在皇帝的严格监控下,时时刻刻报上情况,因此有效地避免了藩镇权力的再度膨胀。而明朝在早期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燕王朱棣推翻他侄子朱允炆的统治,并迁都至北京,也为后来的统治打下了潜在的危险。
展开剩余64%朱棣开了这个先例,深知后世若不设法制约必然会重蹈覆辙,因此明朝便设立了一个规定:皇子未奉旨不得轻易进京,以此为了使皇子们远离京城,成为封地的王爷。那么清朝从建立之初到灭亡的过程当中,却鲜见皇室内乱的现象。即便是九龙夺嫡这样的事件,亦是在合理争夺皇位的框架内进行,而几乎无任何用强权和重兵获取皇位的案例。这与清朝对皇室设立的两条制度密切相关,首要的便是皇子的封赏制度,皇子争权的因素有时受外界影响,比如其母亲和背后的家族势力。
为了避免争权之心的滋生,清朝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措施,除了由奶妈抚养,尚且设立了清王室爵位的九等分制,既体现了皇子间的嫡庶之分,更区分了他们的等级。这个等级是通过考试来评定的,由宗人府出题,根据成绩高低来分级。这一机制在于用考试来抑制那些心怀不满的皇子,想要争权,不下功夫通过考核恐怕是徒劳无功。而当一位皇子成为皇帝之后,还必须采取措施来防范兄弟之间的争夺。
为此,清朝还推行了一项关键制度,皇子不能随意出京,除非获得皇帝的特别旨意。这一举措表明,尽管争夺皇位失利,他们仍然可以享受王爷的生活,但想要混迹于权力的中心,只有等皇帝的认可。同时,军机处的建立和运作有效遏制了京官与皇室成员之间的阴暗交易。谁也未曾想到,尽管清朝竭尽全力防范内部的动乱,最终却被外敌以空前的军事力量攻入,导致清王朝的后期成为了屈辱与悲哀并存的时代。
发布于:天津市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