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太医互联网医院郑州分院--素朴中医院,65 岁的王幼立主任总能让前来就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放下焦虑 —— 从医四十年,她用辨证施治的精准、唠家常般的耐心,帮无数被肠疾折磨的人找回了正常生活,也让 “中医调溃结” 的口碑在患者间悄悄传开。
一、不盯 “炎症” 盯 “根本”,方子跟着病机变
“肠道出问题,不能只盯着炎症治。” 这是王幼立主任常跟患者和学生说的话。在她看来,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根源多在 “脾虚”,就像河床堤坝松了,光清洪水没用,得先把堤坝补牢。
遇到脾虚加湿热的患者,她会用党参、白术健脾,再配黄连、白头翁清热;碰到年纪大、腹泻不止的重症患者,又会在参苓白术散的基础上,加补骨脂、肉豆蔻温肾,再配合中药灌肠,直接修复受损的肠黏膜。之前有位女教师,全结肠都出现了重度溃疡,西医建议手术切肠,抱着最后希望找过来,王主任调了几个月方子,再复查时肠黏膜基本长好了。“不是我厉害,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道理管用,得找准病根才能见效。” 王主任总这么说。
展开剩余61%二、看诊像拉家常,细节里藏着 “养” 的学问
王幼立的诊室里,很少有冷冰冰的问诊。患者一坐下,她先问 “最近吃饭香不香”“睡觉踏实不”,再慢慢聊病情,不少患者说:“跟王主任说完话,没吃药都觉得舒服点了。”
王主任除了开方子,还会把 “养” 的细节一条条说清楚:急性期别吃生冷辛辣,连水果都要温过再吃;缓解期要记饮食日记,吃了啥不舒服赶紧记下来;还会开导焦虑抑郁的患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缓解心中的担心焦虑。有位患溃结十年的李先生,不光拉肚子,还总觉得没劲儿、情绪低落,王主任除了开药,还教他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让他每天练会儿八段锦,半年下来,不光腹泻好了,整个人的精神头都不一样了。
三、口碑传千里,她是患者的 “定心丸”
现在找王幼立看病的患者,很多是老患者介绍来的。这些康复的例子,成了患者间的 “定心丸”。有人康复后特地送来锦旗,有人复诊时带些自家种的水果蔬菜,还有人逢年过节发来消息。面对这些感谢,王幼立主任总笑着摆手:“我这一辈子就干了‘看病’这一件事,能让你们少遭点罪,比啥都强。” 如今她头发虽有些白了,仍坚持每周出诊六次,有时候忙一下午也没顾上喝口水。
四、带学生守 “老规矩”,把经验传给年轻人
除了看诊,王幼立还带着几个学生。她教学生有个 “老规矩”:既要把古方学透,又不能死记硬背,“每个患者的舌象、脉象都不一样,方子得跟着人变,不能拿一个方子治所有病”。
她还总跟学生说,看病要 “先懂人,再懂病”。“中医的经验得靠一代代传,我多教一点,年轻人就能少走点弯路,患者也能多份希望。” 四十年行医路,她不仅治好了无数患者,也把这份对中医的坚守,传给了更年轻的医者。
如果你或者家人有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问题,可以在云太医小程序搜索“王幼立”问诊。
发布于:广东省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