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韶关市翁源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置于首位,县委组织部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动员县直机关183支党员先锋队、23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县城网格和挂钩村(社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筑牢疫情“红色防线”,切实守护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红色专班”24小时在线
部门联动“秒响应”
闻令而动,全力战“疫”。翁源县委统筹卫生健康、疾控中心、应急管理等部门党组织,联合组建由检验、现场处置、执法监督等小组组成的防疫专班,实行“24小时轮值+30分钟集结”制度。10月17日下午,县疾控中心在官渡镇新跃村监测到布雷图指数(BI)超标,指挥部30分钟内调集96名党员骨干、20台超低容量喷雾器、4台烟雾机、80升杀蚊药物、10千克灭幼剂,200盒杀蚊烟片,对重点片区进行“地毯式”消杀,BI值24小时内由8.82降至4.60,快速达到安全水平。

防疫专班在官渡镇新跃村开展集中消杀。
“红色攻坚队”精准攻坚
多处老房焕发新颜
10月18日起,翁源县针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尤其是闲置房屋、厂房、垃圾堆放点及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等蚊虫孳生的地方,由村(社区)梳理形成攻坚清单,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成立县级红色攻坚队,各镇党委成立镇级红色攻坚队,明确攻坚队的职责和责任人,点对点开展集中攻坚,确保攻坚力量清楚去哪里、干什么、怎么干。
“没想到老屋背后堆了半辈子杂物,一下雨就成了‘蚊子产房’。”家住十八网格的何阿姨看着党员干部一桶一桶把垃圾抬下楼,连连点赞。县委组织部党支部把主题党日搬到危房整治现场,联合网格挂钩单位16名党员、20名志愿者组成的“红色攻坚队”,对朝阳社区危房、闲置地块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清理垃圾杂物11.2吨、废旧轮胎86只、坛坛罐罐积水点388处。对社区排查出的攻坚清单,发现一处、清除一处、巩固一处,实现“动态清零”。


十八网格志愿者在清理闲置地块垃圾杂物
“红色先锋”敲门行动
“土味”喇叭喊出“防疫经验”
“各位乡亲,倒积水、清死角,角落不扫,蚊子咬到脚背拱包!”每日上午9点,龙仙镇城西社区“党员小喇叭”准时响起。县司法局、县总工会等党支部联合组建的21支“红色攻坚队”,逐栋逐户“敲门”宣传,向居民群众、商户普及蚊虫危害及防蚊技巧,并通过宣传栏、入户答疑等形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维护,推动“人人动手、清积水、灭蚊虫”的理念深入人心,构建“全民参与、齐心抗疫”的工作格局。
“看到党员干部天天在我们小区搞卫生、发资料,我们也不能闲着,现在家家户户都自觉清理积水,环境好了,心里也踏实了!”家住龙仙镇的一位社区居民感慨地说。


“红色攻坚队”在普及基孔肯雅热防疫知识
“红色课程”送教下乡
179名书记同上一堂“防蚊课”
“不仅要学会看BI指数,还要会用GPS定位孳生地。”10月20日上午,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了一场基孔肯雅热防控与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培训,邀请了县疾控中心有关负责同志现场演示“烟雾机+灭幼剂+生物制剂”综合消杀流程,手把手传授17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看(看积水颜色)、二捞(捞蚊幼)、三记(记定位)”工作法,并现场纠正了学员们的防护装备穿戴、药剂配比等常见误区。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沉浸式教学切实提升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各镇同步举办“分校”21期,培训骨干党员、网格员、志愿者2600余人,实现县镇村三级联动、同频共振。

综合消杀流程演练现场
【供稿单位】翁源县委组织部
【通讯员】聂金鑫
【频道编辑】李卓华 史成雷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叶石界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网上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